中国消费者报南京讯(王芙蓉 记者薛庆元)网红店里买到假货怎么办?“一口价”的江苏京市技硬金饰品划算吗?老年人保健品买多了能退吗?汽车不在4S店保养就不予保修吗?这些热门的消费话题,如今被各路维权达人演绎,省南搬上了舞台。消费9月15日,协知识江苏省南京市消费者协会举办2022年“共促消费公平”年主题宣传贯彻暨维权知识技能大赛决赛(以下简称“2022年维权知识技能大赛”)。办年
据介绍,维权此次大赛创新采用“线上+线下”云竞赛的大赛形式进行,有效扩大了活动的江苏京市技覆盖面和影响力。7月下旬,省南南京市消协发布“2022年维权知识技能大赛”通知后,消费收到各区消协、协知识市场监管分局、办年行业协会、维权法院、大赛律所、江苏京市技商超厂家等共20支各行各业的队伍报名参加。初赛阶段,各参赛队通过云竞赛的形式完成了比赛。初赛包括两部分:一是线上“知识竞答”部分,各队派员在线即时答题、即时计分、即时公布;二是线下录制“案例演绎和主题宣讲”部分,各队分别上传参赛的案例视频,由5位专业评委独立打分。两部分分数相加后得出最终得分,根据排名决出雨花台区消协队、栖霞区市场监管队、鼓楼区法院队、高淳区市场监管队、南京银行南京分行、浦口区市场监管队、建邺区河西金鹰世界队、六合区市场监管队这8支队伍进入决赛。
9月15日,南京市消协“2022年维权知识技能大赛”决赛拉开帷幕。决赛各参赛队伍参与线下统一录制,待制作成片后,由专家打分。现场录制依然分“案例演绎”和“主题宣讲”两个环节,各队选手分别扮演消费者、经营者、消协工作人员和秘书长,将日常遇到的消费维权典型案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舞台上,并通过主题讲演以案说法,既剖析案例深义,又充分阐述与年主题的关联,让“共促消费公平”的年主题深入人心。
各队所选案例主题各有不同,但都十分贴合当前的消费热点。
雨花台区消协队《网红主播带货翻车记》。资料图片
雨花台区消协队的《网红主播带货翻车记》,利用谐音梗,生动表现了一网红线上傍名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被投诉的案例。该投诉中,消费者最终在消协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完成了退货。在现实生活中,消协组织还有权将这种虚假销售行为转至行政部门,进行要求“诉转案”处理,在挽回消费者损失的基础上,让不法商家受到处罚,以免损害更多消费者的权益。
浦口区市场监管队《“一口价”的喜怒哀乐》。资料图片
浦口区市场监管队的《“一口价”的喜怒哀乐》展现的是硬金饰品销售过程中常见的投诉。经营者事先未告知消费者,硬金饰品论件不论克重,未明示饰品克重,导致消费者购买后,双方发生争议。借此案例,南京市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在硬金饰品购买过程中,要问清工艺和克重,了解退换货要求,做到科学理性消费。
建邺区金鹰队《退鞋记》。资料图片
此外,六合区市场监管队的《未在4S店保养不予保修?错》道出了购车消费者的辛酸,直指部分4S店的“不公平格式条款”;鼓楼区法院队的《美丽的代价》,提醒消费者一定要关注美容行业机构及人员的从业资质;建邺区金鹰队从企业社会责任出发,表演了一出《退鞋记》;高淳区市场监管队的《退货吧,兄弟》呼吁社会关爱老年消费者,同时提醒消费者购买保健品时要理性。
鼓楼区法院队《美丽的代价》。资料图片
高淳区市场监管队《退货吧,兄弟》。资料图片
六合区市场监管队《未在4S店保养不予保修?错》。资料图片
本次大赛不仅提高了消费维权工作的社会关注度,提升了各行业的维权意识和水平,更呼吁社会各界都参与到消费维权工作中来。近期,南京市消协将公布比赛结果,并将对优秀作品进行制作,9月底将通过南京市消协的“南京315网站”、微信号和抖音号等新媒体进行发布。
责任编辑:李佳榕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万晓东)近日,北京元宝怡美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元宝怡美公司)因销售未经备案的进口化妆品,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罚没合计747万元。2023年11月14日,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接到 ...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薛庆元)日前,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公布全省市场监管部门第四批助企纾困稳企强链措施落地实例,以基层市场监管分局为主,涉及服务当地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推动食品小作坊升级、助力质量标准提升、 ...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王文郁)在民生领域开展“铁拳”行动,在知识产权领域开展“亮剑护航”行动,在电商领域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行动,在涉老领域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辽宁省市场监管局今年已 ...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裴莹)2月22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公示童鞋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信息,标称为贵人鸟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GRNYOUNG”跑鞋等13批次产品质量不符合相关标准,检验结果不合格 ...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郑铁峰)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直播带货热潮,但随之而来的各类消费问题也不断涌现。浙江省宁波市市场监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至今,宁波市共受理网络直播相关消费投诉举报603件,并且投 ...
记者15日从教育部了解到,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提出10个“不得”的底线要求,并要求各地各高校组织“唯论文”问题专项整治,重点自查自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