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杭州讯(记者郑铁峰)“报班包过”“通过率百分百”“一线名师”“快速大幅提分”……暑假期间,称线各类教育培训广告铺天盖地而来。名师近日,报班包过一家培训机构因发布含有极限词用语的浙江教育培训广告,被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市场监管局处罚款7万元。培训
临海市市场监管局接到投诉举报,机构假广称某培训机构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因虚广告存在夸大宣传行为。执法人员随即对相关广告页面、告被宣传内容进行电子数据固证,罚万并立案调查。称线
经调查,名师执法人员发现该培训机构为招揽生源、报班包过提高其暑假班业绩,浙江在其公司所有并运营的培训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如下宣传内容:“6年办学,3个校区,机构假广名列临海市首批教培白名单,年培训达12000+人次,临海第一”。其中“临海第一”字体颜色为红色,构成极限词用语。
该培训机构发布含有极限词的广告对买方造成了误导,同时也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利益。上述行为违反了《广告法》第九条第(三)项的规定,属于发布违法广告的行为。临海市市场监管局考虑当事人的违法情节,给予减轻处罚,根据《广告法》第五十七条的相关规定,对其处罚款7万元。
临海市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要理性认知培训班作用,不轻信不盲从。要理性客观地看待培训机构广告中的“排名第一”“通过率百分百”“命题人授课”“包过”“0元课程”等宣传。避免一次性高额缴费,谨慎签署合同。报名培训课程时,要签订培训合同,特别关注培训项目、内容和质量标准,培训期限和时间安排,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消费者也要尽量避免一次性高额缴费,不建议申请贷款支付培训费。遇到消费纠纷问题,保存证据维权。消费者缴费时应索要与培训机构名称一致的税务发票,保存好包括合同文本、交易凭据、沟通记录等相关证据。如遇权益受损问题,及时拨打12315投诉举报。
责任编辑:24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贾珺)中秋节将至,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开展月饼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本次专项抽检月饼203批次,抽样地点涵盖食品生产企业、集贸市场、连锁超市和糕点店、餐饮店等66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抽检 ...
为确保经营主体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近日,北京市丰台区市场监管局紧盯小餐饮、水果店、药店等民生重点领域“七小”经营主体,督促经营主体严格执行进店测温登记、每日消杀、从业人员按时核酸检测等要求。同时,针 ...
中国消费者报广州讯记者黄劼)7月11日,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一家麦当劳餐厅工作人员“将掉地面包重摆回货架”一事引发关注,广州市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第一时间介入,当即组织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管局及辖区市场监 ...
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记者张文章)2023年1月28日,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市场监管局通报酒鬼素牛筋、包装饮用水等5批次不合格饮用水核查处置和内险控制情况。厦门淳盛商贸有限公司、厦门市同安区山之水桶装水店等 ...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薛庆元)日前,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公布全省市场监管部门第四批助企纾困稳企强链措施落地实例,以基层市场监管分局为主,涉及服务当地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推动食品小作坊升级、助力质量标准提升、 ...
中国消费者报南宁讯记者顾艳伟)今年以来,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管系统继续聚焦民生领域,全面开展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并于近日向社会公布第三批典型案件,以震慑违法犯罪分子,更好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柳 ...